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手机出货量为4.14亿部,同比下降15.68%。截止今年6月,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达15.86亿。换言之,按14亿人口而言,我国人均通信用户拥有数大于1。
据国泰君安研报,我国智能手机市场增长略显乏力,已由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进一步加剧行业竞争。唇寒齿亡,手机企业上游供应商日子也不会好过,龙头企业角力暗潮涌动,中小企业撑不住的就直接转行。
01 伟创力掉队 华为蛋糕分给谁?
手机代工厂的故事,还要从伟创力说起。
伟创力是全球著名的电子专业制造服务供应商,自1987年进入中国市场,与华为合作长达十余年。据彭博社报道,伟创力是华为的美国供应商中,从华为获取营收最多的企业,2018财年伟创力从华为获得了约25亿美元的营收,约占其总营收的10%。
在今年5、6月份,伟创力被传出停止与华为部分合作。至7月,伟创力因为遵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命令而中断与华为的合作,并扣押华为价值数亿元物资拒不归还,华为正式宣布与其终结合作关系。
伟创力的退出释放出巨大的市场空间,行业龙头势必不会放弃机会,各方的角力场暗潮涌动。
以伟创力长沙工厂为例,比亚迪电子与蓝思科技都曾被曝参与接手。最终,今年6月比亚迪电子接下了伟创力在长沙的二期工厂,9月完成批量生产。该工厂由华为和比亚迪联手打造,全面投运后将实现年产4000万台。
与此同时,代工巨头富士康,也被认为是接替伟创力的热门选择之一。
据证券时报2019年7月的一篇报道,富士康深圳龙华、观澜园区二季度总体产值同比增长达12%,6月份产值单月同比增长4%,增长原因是国内客户订单需求的强劲增长。
“据富士康内部人士透露的资料显示,以国内H品牌客户为例,上半年富士康下属法人单位针对该客户摄像头及模组相关产值同比增长94%,5-6月份针对该客户整机及机构件产量同比增长超过15%。”该报道认为,“可以判定该国产H客户即为华为。”
对于是否新增了华为订单,接近富士康的人士对8号楼不置可否,这与比亚迪电子的态度大相径庭。
其实,今年下半年以来,富士康与比亚迪电子之间的舆论气氛甚为微妙。陆续有媒体发布文章称比亚迪电子“比肩富士康”,是富士康的“最大强敌”,让后者“地位不保”,可能“取代富士康的第一代工厂地位”。这将两家原本较少有交集曝光的企业,放置在了对立面。
从营收体量上看,比亚迪电子与富士康无法同日而语,后者的产品线也更为丰富和成熟。但是比亚迪电子在手机代工市场的积极动作,是否让欲通过增量来减轻毛利压力的富士康有了些许戒备?这一点值得观察。
02 存量世界的厮杀
智能手机市场饱和、供应商竞争激烈、定价压力大……这些词汇几乎写尽手机代工厂2019年上半年的心酸。为了顺利渡过难关,亏损的富智康、毛利下滑的比亚迪电子以及业绩低迷的蓝思科技都做了哪些转变?
富智康是富士康科技集团在港股的上市公司,是面向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行业的制造服务提供商。根据富智康2019年上半年财报,富智康上半年营收63.9亿美元,净亏损8410万美元。富士康以及鸿海集团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情况在于:市场趋饱和,客户定价压力增大,代工生产毛利受压。
面对智能手机市场饱和,中国品牌供应商之间竞争将更加激烈的大环境,富智康选取的应对措施是,“本集团客户正努力争取在饱和市场中获得更大市场份额,而产品于终端市场的定价必须非常具竞争力。为从客户获得足够业务及与市场业者竞争,本集团必须接受主要客户的低毛利率系统组装业务。”
再看比亚迪电子这边。公司近五年毛利率都保持在较为平稳的水平,2013年至2018年毛利率分别为10%、11%、7%、8%、11%和10%,但到了2019年上半年陡然下降至6.66%,处于历史最低位。显然,行业所要面临的困境,比亚迪电子并不能幸免。
比亚迪电子向8号楼表示,毛利率的下降是受行业竞争加剧和产品结构变化影响。在行业竞争上,存在厂商为争取订单牺牲盈利的现象,对行业整体造成影响。在产品结构方面,比亚迪电子与客户之间为提供一体化服务,承接了客户较多的组装业务。
但比亚迪电子表示,公司并不将组装看作是盈利点,而是为增强客户粘性而提供的服务。